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 党政机关项目

教育部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

  时间:   来源:
【字体: 】【打印】 【关闭
  项目背景:

  针对目前网络中大量存在的假冒源地址攻击,网络中用户假冒地址难以发现,网络真实身份难以辨识等问题,基于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初步探索全网网络标识设计方案和IPv6源地址生成和管理技术,提出基于网络标识的IP地址生成方案,使得网络上的每个分组都包含网络用户标识,便于事后追溯和网络身份辨识。研制实现上述功能的源地址验证和管理试点系统和相关设备,并在CNGI-CERNET2主干网核心节点和中国电信IPv6试验网部署,覆盖2万IPv6终端用户。验证下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的源地址验证管理、网络身份标识和认证的相关技术的可行性,探索适应IPv6网络特点的管控模式,提出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议,通过本项目建设,为我国开展IPv6安全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提供技术支撑和试验验证平台,为我国建设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部署提供安全技术方案建议,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手段。为下一代互联网规范管理积累经验。

  项目概况:

  根据建设目标,项目主要建设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发IPv6源地址验证和管理相关技术,包括网络标识设计方案、源地址生成和管理技术等。

  2. 研制接入子网、域内和域间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方案和系统和设备,以及一体化网管系统,在CNGI-CERNET2上的25和核心节点进行部署;选择其中10所学校部署无线子网IPv6源地址验证系统,形成部署范围内网络设备地址真实性的验证能力。

  3. 在5所高校部署源地址管理系统和真实身份标识认证管理系统,实现用户真实身份和网络标识的映射,为校园网用户追溯提供技术支撑。

  4. 在中国电信IPv6试验网上部署覆盖2000-3000个IPv6用户的IPv6源地址验证系统,探索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应用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的方法。

  监理范围:

  按照三控、两管、一协调的监理原则,协助项目在规定的计划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实现项目总体目标。各阶段监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 质量、进度、投资控制;

  2. 信息管理;

  3. 合同管理;

  4. 项目协调。

  监理效果/总结:

   根据项目合同、项目任务书、相关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IPv6源地址验证和管理研发及应用试点工程符合立项文件、合同书中规定的要求,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功能、性能满足项目任务要求,满足用户需求,系统运行稳定,达到预期建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