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知识

内行人才知道的等保测评真相

  时间:   来源:
【字体: 】【打印】 【关闭
  在实践过程中,不少企业和组织对等保测评存在误解

  今天我想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大家谈谈等保测评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等保测评不就是安全认证吗?

  其实等保测评并不等同于ISO 20000系列或ISO 27000系列的信息安全管理认证。

  等保测评是通过测评报告来证明信息系统符合等级保护的安全要求,而ISO系列认证则关注服务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两者压根就不是一种东西

  所以咱们要明确的区分等保测评与ISO系列认证的不同目的和要求,两种都要利用好。

  误区二:系统上了云或托管后就不用做等保测评了

  那怎么能行,就算你的系统部署在云平台或托管服务中,网络运营者仍需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有责任就得做等保。

  而且云平台或托管服务仅提供基础平台和部分安全措施,而系统的整体安全仍需由网络运营者负责。

  说白了就是该负责的你还要负责,不要想着自己骗自己。

  那应该咋办呢:可以负责人去与云服务提供商协作,但是要确保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等级保护的要求,还得签保密协议,把相关安全数据拿在自己手上。

  同时,定期进行复测,确保系统安全。

  误区三:系统定级越低越好,毕竟便宜还简单

  这太离谱了,系统定级是根据受侵害客体及对客体侵害程度来确定的,不是你想定几级就定几极的。定级不合理、安全责任未履行到位,出问题的时候那就等着挨罚吧。

  误区四:等保测评做一次就够了

  说实在的,问这种问题的人,还是不知道做等保的意义是啥,,你系统是升级完了,但是病毒也在更新进步,防的了一次防不住第二次,,等保测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以适应安全环境的变化。

  另外,要求规定了,不同级别的系统测评周期不同,如三级系统每年做一次,四级系统每半年做一次。

  正确做法是:建立持续监测和评估机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同时,根据测评结果和新的安全威胁进行及时的安全整改和优化。

  误区五:内网系统不需要等保

  离谱,所有非涉密系统都在等级保护范畴内,与系统在内网还是外网没一点关系。

  内网系统同样存在安全风险,且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往往薄弱,更应及时开展等保工作。

  应对策略:将内网系统纳入等保测评范围,确保其符合等级保护要求。同时,加强内网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风险。

  误区六:等保测评费用高昂整改费用取决于信息系统等级、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状态以及运营者对测评分数的期望值,并非一定花费高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预算控制,可以降低等保测评的成本。

  应对策略:在进行等保测评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明确测评需求和目标。同时,选择专业的测评机构和团队进行合作,确保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企业和组织在进行等保测评时,需要避免以上误区,确保等保测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